丹東的虎山長城,是萬里長城最東端。出發前,我查了資料,一般認為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直至1989年丹東發現長城遺跡,才確立了虎山長城最東端的地位。
90年代後,中國將遺跡重建成全新的虎山長城。我一看到全新修築,便忍不住翻了白眼。在八達嶺、山海關以及嘉峪關,我都領教過這些全新的長城,滿滿的人頭走在石磚驛道上,每個烽火台上,要不是擺攤賣貴死人的飲料,就是換個軍袍拍照,俗不可耐、毫無古意。
燕長城遺跡 距今2200年
虎山是明長城這一點,也有爭議。明朝修築長城,基本由石磚牆築成,上有關城、箭樓,高度超過10公尺,城牆兩側有箭垛,中有驛道可行人與馬。但虎山長城的遺跡為夯土,殘高1公尺,寬不及4公尺。學者認為虎山長城,應為距今2200年的戰國時期燕長城遺跡。
但是,中國還是把夯土遺跡重建成磚牆長城,並且引用《明史》:「終明之世,邊防甚重。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認定其為明長城,反正只差1500年!原屬古蹟的虎山長城,就這樣被強姦了。虎山長城售票口載明「國家4星級景區」,我對著上面的4顆星星忍不住又翻了白眼,大抵中國的星級景區,非常不靠譜,跟我們的GMP認證一樣。
虎山長城長約1200公尺,可選擇從主樓上去,走到頂端的烽火台,大約1小時半,雖然海拔只有140公尺,但是周遭景色一覽無遺,下方便是寬廣的鴨綠江,對岸則是北韓。從烽火台另一側走下,路徑變為原始的泥土路,沿途的絕壁、山坳、吊橋,少部分路還騰空在岩壁中,走來還有幾分驚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