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一日回到拉薩 回到了布達拉宮
Dec 19th 2014, 04:51, by zhuzhu


 回到拉薩 回到了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分紅宮和白宮,有的人說這是從顏色上命名的

 來自遠方的絡繹遊興盎然

向遊客伸手的乞丐

賣藏式小點心的攤販……

入住在布達拉宮旁頗具規模的三星級郵政酒店,酒店設施和服務與內地無二,當然價格要高出許多在旺季還沒開始的此時,費盡唇舌也只拿到二百元標間。更重要的此次西藏自駕,並沒有拿到入藏許可,所以台胞證在此沒有用處,自然也不能住宿。正傷腦筋時,服務員巧然問我有沒帶大駕照?始得以本國人的身分得以入住。後來服務生告訴我,如是外籍遊客那還會更貴。

 

酒店旁娘熱路南段與北京中路交匯的丁字路口三個方向,都是各地漢人在此開設的商場要想找尋過去的西藏,酒店服務員說只能從拉薩市內的幾座著名建築開始。著名建築物當然首推世界遺產-布達拉宮;曾有云:「不到長城非好漢」,到西藏去旅行,肯定要去布達拉宮和大昭寺。西藏有句話說:到了西藏没有去布達拉宮就等没有真正到西藏;到了拉薩,没有大就等没有到过真正的拉薩。由此可,布達拉宮、大昭寺在西藏人們心中的地位。

 

是的,布達拉宮、大昭寺是藏佛教的神所在!「每一個没到過拉薩的人,都深信有一天會站在布宫前;每一個離開了拉薩的人,都知道有一天自己還會回去。」這就是拉薩的魅力,這裡有那久違的藍天、白雲,純淨的人心,虔誠的朝聖者。所以,我選擇了一個好住處,出酒店右轉,就面對這個背靠大山的建築傳說當年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所修,那這應該就是漢、藏團結的歷史見證吧!

 

查閱百科全書,記載布達拉宮分紅宮和白宮,有的人說這是從顏色上命名的也有的人說紅宮是歷代達賴喇嘛辦公及法體存放的地方;至於四周的白宮則是現在喇嘛起居生活的場所,與顏色無關。這樣的區分,其實對千里迢迢到此高城參觀的遊客來說這些說法無足輕重重要的是生者與逝者共居一殿,且時間已過1300年!這是一種怎樣的造化和虔誠?這又是多麼奇特深邃的高原文化?

 

洗把臉,放下行李,也不管高原反應對身體引來的不適(其實一路走來,高反已不是我自駕遊的困擾了),決定去街上走走,適應一下這個城市,去布達拉宮,近距離的接觸這個神秘的殿堂。用這樣的近距離,才能真正看到久史,看到那些虔的人在朝拜……看到深切地感到真的是到了西藏這塊土地上了。想想,個西藏122平方公里的土地,所能看到的是冰山一角;就好比漫步端,亦真亦幻暮然回首,只剩下一些模糊的景和零星的碎片。此刻,残缺不全地重新拾起,自己一交待,回味!

 

兩樣東西,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在我心中起的讚嘆和敬畏一是我們頭頂浩瀚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康德的名言,打開塵封已久的記憶,好奇,旅游的原力也來自於好奇。所有旅行好者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自覺離開熟悉的人和境,挑未知,體驗,感悟人生。更有甚者,像苦行僧,明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如殉道士,「夢中的橄欖樹」選擇流浪在路上

 

西藏是世界的屋脊,地球上離天最近的地方。越接近西藏,離天就越近;越走進西藏,就越接近內心「夢中的橄欖樹」!所以,遙遠的天空,在西藏似乎都變得觸手可及,都不再那麼遙遠。「路漫漫其修兮,吾上下而求索」;時光荏苒,步履匆匆,人足迹踏遍世界的各角落,唯有星空的高不可攀,人望而却步。古今中外,星空的迷戀,探求未知的衝動;星空的美和深隧,帶來極大的震撼。在拉薩高城,我如是仰望星空,心存敬畏,充满感

 

布達拉宮的神奇,真是用法描述的。布達拉宮前的廣場很大,藍天之下,廣場上的五星紅旗在高高飄揚;走在廣場上,廣場放着降央卓的歌《卓隔着望布達拉宮,此时,全身一種莫名的亢奮。這種,正如歌所述:你像一自由的小歌唱在那草原上,你像一杯甘甜的美酒哇醉了太陽,醉了月亮」。此刻,唯有在布宮前,才體會這些歌的感覺。

 

廣場上各行各業,熱情的追逐生活。有照相的攤主在熱情地招攬生意一群群鴿子在悠閒地散步幾個揹著擦鞋箱子的藏族小孩追討著遊人要幫忙擦皮鞋難以勝數五體投地磕長頭的藏族信徒,穿著紅色袈裟向遊客伸手的假喇嘛,真情朝聖盤纏用盡等待施捨的全家老小,賣藏式小點心的攤販……「援藏儀式」的橫幅在廣場前面隨風搖曳內急的男女信徒就在布達拉宮圍牆邊就地解決,多麼奇特的組合場景,讓我手中的照相機及攝影機不斷取景………

 

布達拉宮廣場永遠都是如此的人來人往,永遠成為遊客最受歡迎拍照地,總能見到遊人在擺弄着各種姿態。而我站在寬廣潔淨廣場上,仰望紅山高高在上的布達拉宮,感它那氣勢和神秘的氣氛撲面而,使人脱它那傲首仰天的神聖誘惑。怪乎那些虔的佛教徒至沓頂禮膜拜;還有那些來自遠方的絡繹遊興盎然。真心佩服廣場前些信徒,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從甘肅、從四川一路拜,他的信仰我折服。

 

但我始終不解的是由於施工單位所立的圍籬,阻斷了康昂東路及北京中路的轉經路徑,無數手持轉經輪的藏族男女,順著布達拉宮的轉經路到此,都得千辛萬苦的攀爬穿越過圍籬的缺口;我不能明瞭這是否就是一種輕率或無知。以我人生經歷的理解,廣場的施工只是一時,但千百年來不曾斷絕的轉經,應該獲得施工單位的尊重與理解;我不知自己是否過於武斷,我只是以漢文化的觀點,看待兩種異文化的相處……,其實這只需要一點點易地而處的同理心。

 

此時的陽光,毫無遮攔地直射在身上,剛剛還因多雲略顯寒冷的感覺,陡然變成了一種盛夏的躁熱;不得不匆忙脫下夾克換上短袖T恤。剎那間,忽然就明白了為什麼藏人的衣服,四季都是寬大的半圍在身上;天熱了露出半個肩膀,天冷了還可以將渾身裹個嚴嚴實實-是的,從穿著上看,那些穿著短袖的,一定是外來遊客;本地長期居住的藏、漢族人,永遠都是長袖大衣。

 

在廣場漫步,心情持續興奮。想到一天之前,自己還在大山中煎熬;如今看着宫殿般的布達拉宮,一切都像,人生如斯。在布達拉宮廣場静坐的候,不知怎,忽然想到那位傳奇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這位西藏史上最富奇色彩、最受争的喇嘛,住在世界上最高的宫殿里,位高重,但偏偏不可以公地追求自己的情。只能在的一生,下了美的情

 

得倉央嘉措《那一世》詩中這麼兩段:「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卻了所有拋卻了信仰,捨棄了輪回只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倉央嘉措與瑪吉阿米情故事早已河,但布拉宫依瑪吉阿米命名的飲也還在。是啊!這裡每一,每一條馬路,都有故事但我隨意漫走,没辦法知道那麼多的故事,没法記錄這麼多的事情。只是記著之前網路看到的一些遊記找一個個的感動,串起来形成我的足迹。

 

在這樣高度的廣場上,看見古老的圖騰看見經幡也看見那些虔誠的身影。靈音婉轉,仿佛訴說著佛在塵世間看到的一切!

 

《那一世》-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那一日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 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壘起瑪尼堆,不為修德 只為投下你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聽一宿梵唱,不為參悟 只為尋找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瞬我飛羽成仙,不為長生 只為佑你平安喜樂

那一日,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卻了所有 拋卻了信仰,捨棄了輪回

只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

 

 

 的佛教徒至沓頂禮膜拜

 

 

難以勝數五體投地磕長頭的藏族信徒

內急的男女信徒就在布達拉宮圍牆邊就地解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食資訊 的頭像
    美食資訊

    美食遊台灣

    美食資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