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鹿田燒 百變刻紋
May 30th 2014, 04:00

除放射狀的飛び鉋,青釉和焦糖色的飴釉,也是小鹿田燒常用的裝飾技法。

日本九州的小鹿田燒被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評為「世界一的民陶」,匠人技藝單傳一子的傳統三百年來都不曾改變,螺旋狀的細密刀紋是其外觀上最容易辨認的特徵。


第一次知道小鹿田燒是在插畫家米力和先生Rick經營的雜貨舖溫事裡,那時店內正在展出夫婦倆從產地精選回來的生活陶器,目光當下就被些那碗盤杯皿上細膩且極富變化的刻紋所深深吸引。Rick說:「這樣的技法叫做飛び鉋,是三百年前由日本小石原傳到小鹿田,目前卻只有小鹿田這裡近10戶的陶作人家完全遵循古法製作。」
從煉土到轉動轆轤,小鹿田燒的製作過程幾乎不使用機器,看似大同小異的飛び鉋刻紋,在指間傳遞著不同工匠對美的巧思與堅持,用來裝盛簡單、素樸的食物,最能展現其雅潔之姿。

【生活應用】

盛裝時留點白,更能展現小鹿田燒的裝飾之美。握杯在手,飛び鉋刻痕傳遞著匠人300年不變的堅持。

【推薦好物】

小鹿田小缽 1350元。就算沒有使用,靜靜地擺放著也是一頁美好風景。小鹿田十吋皿 3280元。氣勢十足的10吋大盤,中央一圈未上釉的白,也是裝飾技法之一。
小鹿田六吋皿 950元。樸素雋永的螺旋飛び鉋刻痕,用來裝甜食或乾果很適合。小鹿田豬口杯 1050元。杯身中段留白,施以點狀的青釉和飴釉,饒富雅趣。

學日本茶道的Rick對店內餐具的選品眼光十分獨到。


【哪裡買】

溫事 台北市中山北路1段33巷6號 (02)2521-6917
※每款小鹿田燒數量有限,前往選購宜先確認有無庫存。


 
【蘋論陣線】:最新評論及獨立媒體每日總覽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復古手繪 雅致婉約
May 30th 2014, 04:00

大盤中活靈活現的赤蝦,像似在與魚兒對話!

因為懷念民國40、50年代台灣陶瓷的拙趣雅意,PEKOE食品雜貨舖與鶯歌陶藝家合作,推出釉色圓潤、手感穩重的復古系列,將舊美感與新技術做出了完美的結合。


擷取舊時代慣用的圖樣,加上精良的用釉和燒製技術,PEKOE的復古台灣餐具讓想重溫古早餐桌風情,卻找不到狀況良好老件的人能夠如願以償。
厚實胚體以人工手繪上櫻花、金針、赤蝦、鯉魚、紅柿、竹籬等上台灣傳統圖樣,簡約的構圖傳遞著恬淡的意境,不管是搭配像鯉魚、大蝦這樣的台灣酒家菜,或是用來分食一盤熱騰騰的小品炒米粉,都讓食物看起來更加可口。

【生活應用】

錐碗的竹籬線條,呈現簡約之美。手繪金針花是最佳盤飾,潤餅變更可口。為了欣賞盤底櫻花,少用一點醬油。

【推薦好物】

竹繪中碗 250元(交流價)。竹子象徵節節高昇,是台灣早期常用來裝飾碗盤的圖樣。(台灣碗盤博物館)胭脂紅花卉大碗公 450元(交流價)。保存狀況良好的老碗公,用來盛湯或裝麵條都很適合。(台灣碗盤博物館)
中盤(紅柿) 540元。直徑約20公分,盤緣一圈溫潤的海水青,盤中紅柿象徵事事如意。(PEKOE)圓碗(鯉魚) 220元/個。一般飯碗的大小,是復古台灣餐具不錯的入門款。(PEKOE)

【哪裡買】

PEKOE 台北市敦化南路1段295巷7號 (02)2700-2602
台灣碗盤博物館 宜蘭縣員山鄉永同路3段26號 (03)922-3699

協助拍攝╱欣葉台菜創始館(02)2596-3255


 
【蘋論陣線】:最新評論及獨立媒體每日總覽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民藝精髓 實用之美
May 30th 2014, 04:00

民藝一詞由日本民眾藝術運動之父柳宗悅所創,民藝涵蓋了常民生活中所使用的一切器物。而我們日日使用的碗碟杯盤,正是最貼近我們的民藝,細心玩味,即可感受其質樸、實用之美。



台灣老碗盤上的動、植物花紋,充滿先民生活的軌跡。

若論最能代表台灣常民風情的碗盤,民國40~50年代被大量生產、使用的「仔」,應該是許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選項,宜蘭的台灣碗盤博物館就收藏了數以萬計的台灣早期餐具,館長簡楊同說:「碗盤上的圖紋,反映了那個時代百姓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鯉魚、龍蝦、花鳥,和福、壽等吉祥字眼,都是常見的圖紋裝飾。」這些阿公、阿媽級的老碗盤,雖然已經停產,卻愈看愈耐人尋味,堪稱台灣民藝的一環。



【經典圖紋】鯉魚

魚盤上的魚以鯉魚為主,噴釉和壓模都是常用的技法。



花鳥

花草、鳥雀等也是碗盤上常描繪的圖樣,美麗的桃紅釉色又稱胭脂紅。



吉祥文字

福、壽等象徵吉祥寓意的文字,也經常出現在碗盤上。



椰子樹

地處亞熱帶的台灣,椰子樹也成為當時彩繪師傅信手拈來的靈感。



龍蝦

物資不富裕的年代,在盤上畫隻龍蝦,象徵對豐衣足食的渴望。



【生活應用】

邊緣有磕傷的碗公不要丟棄,裝水就能養活植物,頗有韻致。



老飯碗還能拿來喝茶、裝酒,用來喝咖啡也別具情調。



簡楊同收藏台灣老碗盤近20年,收藏品多到自己都算不清。


協助拍攝╱台灣碗盤博物館(03)922-3699


 

arrow
arrow

    美食資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