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板位
- Sep 09 Tue 2014 12:15
千年鹽井鹽田架 陽光與風的作品
- Sep 09 Tue 2014 12:15
臭豆腐燉飯 順口夠味
|
- Sep 09 Tue 2014 12:10
花蓮玉里 尋古韻 安通泡溫泉
花蓮玉里 尋古韻 安通泡溫泉
到訪花蓮玉里小鎮,除可前往鄰近的瓦拉米步道,健行賞綠意、瀑布,小鎮裡也藏有藝文風濃厚的咖啡館,周邊還有安通溫泉,不論泡個免費的野溪溫泉,抑或是選間優質的溫泉旅店住一晚,滿滿的悠閒愜意、文化與自然之美,令人樂而忘返。報導╱吳孟芳 攝影╱薛泰安
玉里小鎮,從日據時期就是花蓮南方的重要城鎮,如今還有許多和風老屋被保留著,像是和平路上的Our老房子咖啡屋。老屋裡除了有與氣氛相符的飾品擺設外,也有很多包含國父遺像,都是從各地撿回來再利用的二手物件,經營者Miracle說,廢材、修復、新生,是他的生活原則,而咖啡屋不僅提供咖啡(60元起)、水果茶(120元)等飲料,亦作為當地年輕人一個聚會交流的空間。
探田園美景 樂享足湯
另外,老房子裡有通鋪可供背包客落腳,或者遊客也能在這裡打工換宿。曾經擔任教職如今放棄的Miracle說,返鄉是希望玉里被更多人看見,所以除了咖啡屋與民宿,也積極與在地小農合作,如以「南花傲兒珍珠米」(380元)品牌,推廣玉里生產的無毒米,其包裝還能當資料夾重複利用,一如店家強調的環保精神。
這趟玉里行,我們在Miracle推薦下,走訪鄰近的景點,像是以天然湧泉築成的傳統洗衣亭。才知道當沒有人洗衣服時,這裡就是孩童的戲水池,也是離鄉遊子思念的兒時回憶。距離玉里10多分鐘車程的松浦,周邊稻田阡陌,有著媲美池上伯朗大道的田園美景。而安通溪畔鄰近溫泉區,還有處鄉公所打造的免費溫泉泡腳池呢!
- Sep 08 Mon 2014 09:15
九層塔炒海瓜子 彈脆鮮美
|
- Sep 07 Sun 2014 11:45
桃園 探地景藝術節
桃園 探地景藝術節
今年秋天,霍夫曼的《月兔》來到桃園,陪大家一起賞月度中秋。2014桃園地景藝術節,9/14前在海軍桃園基地舉辦。以往神祕的軍事重地成為人人皆可親近的藝術展演場,相當有意思。無牆美術館概念正夯,不只是讓你走入街區,這回,桃園更要帶你勇闖祕密基地。報導╱賴佳昀 攝影╱林永昌
在美術館看作品雖有冷氣吹,很爽,但總有侷限;藝術走出戶外,結合在地元素、獨特地景,遊客透過相機留影的同時,自己也成為創作者,太陽替你打燈,小草、甚至是道路標線,挺身作為你的前景,這樣的展覽,人人都更有參與感。
荷蘭籍藝術家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去年中秋帶著《黃色小鴨》游進台灣,喚醒國人心中深藏的童真,今年他以木頭和保麗龍架起大白兔,黏貼防水紙當兔毛,特別為桃園打造出25公尺高的《月兔》,陪大家一起無憂無慮過中秋。原本停放飛機的機堡,現在成了兔兔最舒適的靠墊,不知是躺在草地上看天空浮雲太愜意,還是舒服到睡著夢到了什麼好事情……兔兔臉上始終掛著滿足的微笑,讓我覺得很溫暖。可愛的小動物放大後加倍可愛,溫暖人心的力量,也更強大。
- Sep 07 Sun 2014 07:36
創意燒烤 鹹甜有食趣
- Sep 06 Sat 2014 10:32
高纖沙拉 飽足低熱量
- Sep 06 Sat 2014 10:30
橫斷山脈險路行 茶馬古道鹽井鄉
- Sep 06 Sat 2014 10:16
花蓮赤柯山 六十石山 邂逅夏末最美花海
花蓮赤柯山 六十石山 邂逅夏末最美花海
花蓮金針花 漫山開
橘黃色的金針花,沿著地勢綿延開展,迎著驕陽、相互爭豔,在夏末初秋帶來季節限定的美麗風采。每年的這個時候,花蓮的六十石山與赤柯山,追逐金針花而來的旅人,在花田邊留下倩影、記錄美好;而未開的、採收用的金針田裡,總有著農人們辛勤的身影。一樣的金針花季,不一樣的人生風景。
報導╱吳孟芳 攝影╱薛泰安
雖然比一般預期晚了2周左右,但年度的花蓮金針花季,終於還是在8月中旬過後,開始漸入佳境,並在9月初達到最盛。來花蓮的六十石山與赤柯山賞金針花之餘,也能到鄰近的羅山遊憩區,來趟觀瀑、探泥火山之旅,或者進入農家體驗當地特色的手作樂趣。報導╱吳孟芳 攝影╱薛泰安
進入金針花季,花蓮兩處知名的賞花地點,富里的六十石山與玉里的赤柯山,現已揚起一片金黃花海。其中六十石山由於擁有眺望花東縱谷的絕佳展望,向來是許多遊客欣賞金針花美景的首選。雖然今年六十石山的花況,因受缺水與颱風影響,較往年開得慢、數量也少,但依舊無損遊客玩性,大夥兒在花田裡開心留影,盡享夏季尾聲的美麗光影。
順著蜿蜒山路來到六十石山,路途中經過幾個著名的賞花景點,包含黃花亭、小瑞士觀景平台,還有位於最高處的忘憂亭。尤其從小瑞士平台下望,能見依山起伏的金針田,與鄉間小路交錯的田園景致,視野開闊外更有著如明信片般的綺麗風光。
- Sep 05 Fri 2014 18:25
葡萄牙 暢玩里斯本
葡萄牙 暢玩里斯本
來葡萄牙之前,對這個國家的印象很模糊,腦海中畫面就只有蛋塔、C羅(Cristiano Ronaldo),以及大航海時代對台灣Formosa的美稱。想不到來葡萄牙的第一站,也就是首都里斯本的太加斯河出海口,依然不是很明朗…我真的來到了葡萄牙?報導、攝影╱齊佑誠
陽光燦爛、天空藍得透徹、單節式路面電車來回奔馳、火紅的懸索鋼橋,橫跨在太加斯河(Tejo)出海口的兩側…對里斯本(Lisbon)的第一印象,居然覺得它好像舊金山。
這也難怪,因為這座以葡萄牙革命獲得自由之日命名的4月25號大橋(Ponte 25 de Abril),與舊金山金門大橋為同一設計師約瑟夫•史特勞斯(Joseph B. Strauss),外觀簡直就是直接COPY的。路面電車文化也像極了舊金山的叮噹車(Cable Car)。由於里斯本座落於7座起伏的丘陵地,路面電車比地鐵還錯綜複雜、也方便,而成為當地最具代表的大眾交通。
葡萄牙跟鄰近的西班牙一樣,早期都曾被北非摩爾人(Moors)統治,留下大量的摩爾式建築;不過,葡萄牙早西班牙70多年脫離摩爾人,而他們更利用這些時間,於1415年起致力展開航海探索與殖民計劃,足跡遍布5大洲,造就出15、16世紀葡萄牙國力、財力最強大的輝煌時代,也因此留下了諸多曠世建築與文化。